心若宁静暑亦安,清心安神度盛夏

2025-07-07

图片

图片

小暑时节气候炎热,中医认为“暑气通于心”,高温易使人心火亢盛、耗气伤阴。此时养心需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调和,以顺应节气特点。


图片

中医养心核心原则



清心火

缓解心烦、失眠、口疮等热证;


补心气

避免暑热耗气导致的乏力、心慌;


养心血

防止汗出过多伤及阴液,出现心悸、口干。

图片
图片

SUMMER HAS ARRIVED

图片
图片

饮食调理:清热安神,补心养阴

图片

食“红”养心

- 红豆粥:红豆30g+大米适量,煮烂后加少许冰糖,利水消肿、补心血(适合夏季汗多、面色苍白者)。


- 番茄炒鸡蛋:番茄富含维生素C,鸡蛋补心气,清淡开胃,可预防心火亢盛。


- 红枣莲子羹:红枣5颗+莲子15g+百合10g,煮至软烂,养心安神,改善失眠多梦。


图片

苦味食物降心火

- 苦瓜切片焯水后凉拌,或用苦瓜+绿豆煮水,清热泻火;

- 莲子心3g+麦冬5g,泡水代茶,缓解口舌生疮、心烦尿黄。


图片

忌辛温、高盐

- 辣椒、羊肉等辛热食物易助心火,需少食;

- 高盐饮食增加心脏负担,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g。


图片

起居调摄:顺应昼夜,护心养神


图片
图片


午睡养心血

- 午时(11:00-13:00)是心经当令,闭目静坐或小憩15-30分钟,可养心血、缓解疲劳,避免午后心慌。


夜卧早起,勿过劳

- 晚上23点前入睡,顺应“夏季夜短”规律,保证7小时睡眠;

- 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,以防汗出过多耗伤心气(中医认为“汗为心之液”)。


避暑护心

- 正午高温时减少外出,如需出门戴遮阳帽、涂防晒霜,避免烈日暴晒引发心悸;

- 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℃,温差过大致血管收缩,增加心脏负担。


图片

情志调节:静心安神,防“情绪中暑”



静以养心


- 练习书法、绘画、冥想,或聆听舒缓的古典音乐(如《春江花月夜》),让情绪平和;


- 默念“心平气和”等关键词,缓解焦虑,避免因燥热引发情绪激动。

图片


“呵”字诀养心


- 中医六字诀中,“呵(hē)”对应心。端坐放松,舌尖轻抵上颚,缓缓呼气时发“呵”音,可泄心火、安神志,每日练习3-5次。

图片

图片

穴位按摩:通心脉,调心率


图片

图片

内关穴(心包经)

腕横纹上2寸(三指宽),两筋之间,按揉5-10分钟,缓解心慌、胸闷,调节心率。


图片

图片

神门穴(心经)

腕横纹侧端凹陷处,睡前按揉10分钟,宁心安神,改善失眠。


图片

图片

劳宫穴(心包经)

掌心第2、3掌骨间,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,搓擦至发热,可清心火、缓解口疮。


图片

药膳茶饮:简易养心方


图片
图片



西洋参麦冬茶

- 西洋参3g+麦冬5g+五味子3g,泡水代茶,补气养阴,适合气短、口干者。

图片


藕粉羹

- 纯藕粉用温水调开,煮沸后加少许蜂蜜,清热滋阴,补心养血。

图片



图片

小暑养心

重在“以静制动”

通过饮食、情志、穴位的调和

既能安度酷暑

又能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础~~



图片


图片


阅读1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