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节同庆·“享瘦”无忧!中元中方祝您月圆安康,轻盈度假

2025-10-01


双节同庆

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,当国庆的举国欢腾邂逅中秋的阖家团圆,双节同辉的美好时刻已然来临 。

中元中方怀着诚挚之心,向您及家人致以最真挚的祝福:愿您中秋赏月时,月圆人圆事事圆;国庆畅游时,景美人乐处处乐,更愿您在这团圆佳节里,得中医之护,拥健康之躯,享轻盈之态 。


图片
双节将至,先识“佳节与身形”
图片

图片
中秋遇国庆,喜乐常伴您!


图片

- 月饼藏“痰湿”:月饼多为高糖、高油、高脂之品,属“肥甘厚味”,过量食用易滋腻脾胃,导致脾虚失运,痰湿内停,不仅加重身体困倦感,更易造成脂肪堆积 。建议搭配陈皮茶、山楂茶,陈皮理气健脾、山楂消食化积,可解月饼之腻,助脾胃运化 。

- 聚餐忌“过饱”:《黄帝内经》有云“饮食有节”,佳节聚餐菜肴丰盛,若暴饮暴食,会打破脾胃“受纳运化”的平衡,导致食积不化,气血生化受阻,进而影响代谢,诱发体重上升 。每餐宜“七分饱”,留三分余地给脾胃,方为养生之道 。

- 作息遵“子午”:双节期间,熬夜赏月、出游奔波易打乱“子午觉”节律。中医认为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子时(23:00-1:00)、午时(11:00-13:00)是脏腑休养生息的关键时段,作息紊乱会耗伤肝血、影响脾胃功能,间接导致代谢减缓,不利于体重管理 。

图片
中医妙法
让团圆与减重“双向奔赴”
图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
图片
图片
饮食调护:顺时择食,健脾祛湿
图片
- 主食选“养脾”之品:用小米、薏米、芡实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,小米健脾和胃,薏米利水渗湿,芡实固肾涩精、补脾祛湿,三者搭配煮粥或蒸饭,既能饱腹,又能养护脾胃、祛除体内湿气 。

- 食材择“应季”之鲜:秋季宜食润肺、祛湿之品,如冬瓜、莲藕、梨等 。冬瓜利水消肿,适合水肿型人群;梨润肺生津,能缓解秋燥,搭配银耳、莲子炖煮,清甜可口又养生 。

- 食后配“助运”茶饮:餐后半小时,可饮用由荷叶、茯苓、陈皮煮制的茶饮 。荷叶清暑利湿、升发清阳,茯苓健脾利湿,陈皮理气健脾,三者同煮,既能消食化积,又能祛湿降脂 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
图片
图片
经络穴位:随手按揉,通经活络
- 足三里穴:被誉为“长寿穴”,位于小腿前外侧,犊鼻下3寸 。按揉此穴能健脾和胃、调理气血,增强脾胃运化能力,促进新陈代谢,每日按揉1-2次,每次100下,以酸胀为宜 。

- 阴陵泉穴:是脾经的合穴,在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。按揉阴陵泉可健脾祛湿,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虚胖、水肿,每次按揉5-10分钟,力度适中 。

- 带脉穴:环绕腰部一周,按揉带脉能调节带脉气血,约束诸经,改善腰部脂肪堆积 。双手握拳,以拳背沿带脉循行路线轻轻敲打,每次5分钟,每日1次,可促进腰部代谢 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
图片
图片
情志与作息:疏肝理气,顺时养生
- 情志养“肝”:中医有“肝郁气滞则胖”之说,佳节期间,保持心情愉悦至关重要 。与家人畅谈、户外漫步、赏月观景,皆可疏肝理气,避免因情绪不畅导致气血瘀滞,影响身体代谢 。

- 作息循“天时”:尽量遵循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子时前入睡,午时可小憩20-30分钟 。充足睡眠能让肝脏得到充分休养,肝主疏泄功能正常,则气血运行通畅,代谢无阻,助力维持良好身形 。


图片
节后调理
中医“焕活”,快速回归佳态
图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
- 晨起“唤醒”脾胃:晨起喝一杯温蜂蜜水,再食用一碗小米粥,蜂蜜补中润燥,小米健脾和胃,可温和唤醒沉睡的脾胃功能 。运用脾胃调理,健脾养肺,补中益气。

- 日间“疏通”经络:每日练习15分钟八段锦,其中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两式,能疏通三焦经络、调理脾胃气血,促进身体循环与代谢 。可通过带脉经络疏通健脾化痰祛湿,加速腰腹部脂肪代谢分解。

- 晚间“祛湿”安神:睡前用艾叶、生姜煮水泡脚,艾叶温经散寒,生姜温中散寒,泡脚15-20分钟,至身体微微出汗,可驱散体内寒湿,缓解疲劳,助眠安神,为身体代谢“助力” 。可通过周天药浴,畅通全身经络,排寒湿,加速整体新陈代谢。



月圆情浓,健康为重

中元中方

再次祝愿您及家人

双节安康,阖家幸福



阅读1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