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至,复工忙:解锁养生+减重双攻略,轻松应对秋冬

2025-10-08

微信图片_20251008183851.png


假期的余温尚未散尽,寒露节气已悄然登场,伴随着复工的节奏,天气渐寒、昼夜温差拉大,身体也迎来新的挑战。此时若能顺应节气,用中医智慧调养身心,不仅能抵御秋寒,更能高效减重,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



寒露+复工:身体面临的双重“考验”


从中医角度看,寒露时节“寒气渐生,燥气未尽”,人体易出现“阳气渐收,阴液易耗”的状态;叠加假期作息紊乱、饮食油腻,复工后久坐不动,脾胃运化能力减弱,痰湿瘀滞体内,不仅会引发手脚冰凉、口干咽燥等“秋燥寒凝”症状,还会导致脂肪堆积,减重难度陡增。


寒露节气专属:中医养生+减重同步方案



一)饮食:养阴润燥+健脾祛湿,吃对不胖还抗寒
1. 节气养生茶:每日一杯“寒露祛湿减重茶”,取生姜2片、红枣3颗(去核)、陈皮3g、荷叶5g,沸水冲泡。生姜温阳散寒,红枣补气养血,陈皮健脾祛湿,荷叶清脂利水,兼顾抗寒与减重,特别适合复工后久坐的人群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2. 三餐“温养”原则:拒绝生冷食物,多吃温润养阴的食材,如银耳、百合、梨可缓解秋燥;搭配健脾减重的山药、茯苓、冬瓜,减少痰湿生成。推荐早餐喝山药小米粥,午餐加一道冬瓜炒虾仁,晚餐用银耳百合莲子羹收尾,低脂又养身。

图片

3. 控制“隐形热量”:寒露后人们偏爱温补食物,需警惕火锅、炖肉等美食中的高油高糖,可选择清蒸的烹饪方式,避免热量超标,同时减轻脾胃负担。

(二)经络:按揉穴位,温通气血促代谢
1. 按揉太渊穴:位于腕横纹桡侧端凹陷处,是肺经原穴,寒露时节按揉可补肺养阴、润燥生津,每天1-2次,每次3分钟,改善秋燥引起的口干、皮肤干燥。

图片

2. 艾灸关元穴: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,是温阳补肾的要穴,每周艾灸1-2次,每次10分钟,能提升阳气、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身体消耗热量,同时抵御寒露寒气,改善手脚冰凉。

图片

3. 推揉腹部:每晚睡前,双手叠放于腹部,顺时针推揉5分钟,可促进肠胃蠕动,帮助消化,减少腹部脂肪堆积,还能温通腹部经络,缓解因寒凝导致的腹胀。

图片

(三)运动:顺时而动,温和燃脂不耗阳
寒露后不宜剧烈运动,以免耗伤阳气,可选择中医推崇的“慢运动”。
- 晨起练“八段锦”:重点练习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,舒展经络、激活阳气,每天15分钟,促进气血运行,消耗多余热量。
- 傍晚快走:利用下班后的时间,快走30分钟,既能呼吸新鲜空气,又能温和燃脂,避免久坐带来的脂肪堆积,还能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。

图片

(四)作息:养阴藏阳,睡好助力减重

中医认为“寒露养阴,重在睡眠”,复工后需保证每晚22:30前入睡,让阳气得以收敛、阴液得以滋养。睡前用40℃左右的温水泡脚,加入艾叶5g、花椒3g,温通经络、驱寒安神,良好的睡眠能调节体内瘦素水平,避免因代谢紊乱导致的体重反弹。



寒露复工小贴士:轻松坚持,远离焦虑



减重无需急于求成,重点放在调整作息和饮食习惯上,工作间隙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,做几个简单的扩胸、转腰动作,避免久坐导致气血瘀滞。同时,随身携带坚果、银耳羹等健康零食,拒绝寒露后因饥饿摄入高热量食物。


图片
秋日之约/
INVITATIONAUTUMN

图片

寒露是秋冬交替的重要节点

也是调理身心、高效减重的黄金时期

顺应节气,将中医养生融入复工日常

既能抵御秋寒、滋养身心

又能轻松甩去假期赘肉

以轻盈健康的状态,迎接秋冬的时光


图片


阅读0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