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里早就说过:“六腑以通为用。”什么意思?就是说,身体里的废物得排出去,排得顺当,人才能健康长寿。
《柳叶刀》的研究更指出:超过48%的结肠癌患者有10年以上便秘史。
为什么便秘的影响会这么大?粪便在肠道停留超过48小时→有害物质(如吲哚、氨、粪臭素等)被反复吸收→进入血液→持续损伤血管、引发炎症、加速衰老。
同时,肠道菌群失衡,免疫力下降——所以便秘的人更容易生病,也老得更快!
你以为这只是“小事一桩”?错了!长期便秘,可不只是难受那么简单,它可能是身体在给你敲警钟。
长期便秘,警惕这3种病

1、肠道肿瘤
大肠癌刚开始一般没有明显症状,便秘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迹象,结肠肿瘤会慢慢堵住肠腔,早期只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,容易被当成“上火”。
肠道肿瘤的三大警示信号:
●大便突然变细(比拇指还细);
●排便时腹痛明显;
●粪便带暗红色血或黏液。
全球卫生组织确认,长期便秘的人,得直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40%,临床数据显示,便秘人群肠息肉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.3倍。
2、甲状腺功能减退
甲状腺就像人体的“能量调控器”,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让身体代谢速度明显变慢,肠道蠕动也跟着变慢,使得粪便在肠道里移动得慢,就会便秘,除了排便困难,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还很可能伴有:
●怕冷;
●皮肤干燥;
●月经紊乱(如月经量少、推迟);
●脉搏减慢(每分钟少于60次)。
3、糖尿病神经病变
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,会逐渐损害全身神经,包括调控肠道蠕动的自主神经。一旦肠道自主神经受损,肠道正常蠕动功能就会失调,出现排便无力、便秘等症状。
这类便秘的特点是:
●排便无力,即便粪便不硬也排不出来;
●常伴有腹胀、恶心;
●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。
为什么会排便困难过度劳累?
过度劳累、精神紧张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,导致肠道细菌异常,从而引起便秘。
工作紧张忙碌,或早晨时间紧迫,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,常常忍着,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,出现习惯性便秘。
1、久坐不动

久坐不动,身体缺乏运动,肠道肌肉就松弛,蠕动功能减弱。再加上女性腹肌天生*弱,排便排出的力量小,因此容易出现便秘。
2、饮食不规律
生活缺乏规律性,不能养成每天定时进餐和排便的习惯,还经常不吃早饭;这很容易发生功能性便秘,这种便秘是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。
如果粪便滞留在结肠内,结肠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的能力,可使粪便变干硬而进一步增加排便困难。此外,经常便秘的人在排便时会产生紧张心理,而心理上越紧张,便秘就越容易发生,形成恶性循环。
3、益生菌减少
肠道健康的人:通过检查大便中球状细菌与杆状细菌的比例,杆状细菌越多,球状细菌越少,一般来说,杆状细菌占80%,则说明肠道是健康的。
癌症病人:这类人体内的益生菌减少,致病菌大量增多。
腹泻、便秘人:益生菌减少,中性菌或有害菌相对增多。
肠道内细菌发生比例或数量的变化,可能就说明我们的胃肠道不健康。
解决便秘要点:改善肠道环境肠道细菌

专家告诉我们,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和“排毒”器官,如果肠道内的菌群比例正常,则有助于免疫细胞抵抗肿瘤细胞;如果肠道内的菌群失调,则会导致免疫细胞受损,无法抵抗肠道内肿瘤细胞的繁殖,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。
如果我们的体内没有这些菌群,我们是一天都不能存活的!
正常人体内,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2斤左右,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万亿个,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。而我们人体的细菌也在每天更新换代,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重量是由细菌及其“尸体”构成的,所以保护肠道健康,告别便秘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护好我们肠道内的“好”菌。
1、保护好菌
双歧杆菌
专家告诉我们,“长寿菌”是双歧杆菌。
最新的研究发现,双歧杆菌是我们长寿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。这种细菌从生下来就这么多,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减少,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减少双歧杆菌的消耗,同时补充一些双歧杆菌。
补充双歧杆菌可以适当食用发酵食品,例如酸奶、泡菜、纳豆等;另一种是高纤维食物,例如糙米、洋葱、大蒜、香蕉、燕麦等。
益生元
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,可以使益生菌增殖。
在自然界中,许多蔬菜以及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富含丰富的益生元。
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有:青菜、豆类、玉米、地瓜等。
2、坚持一定量的运动
吃饱喝足来个葛优躺,这对胃肠道是极大的损伤。
当然饭后半小时内也不主张剧烈运动,可以缓慢地散散步,走一走,促进肠蠕动。很多老人家喜欢打太极,转腰抬腿,这也可以使肛门肌得到锻炼,从而提高排便能力。
腹部按摩,可以促进肠蠕动。

方法为右下腹开始向上、向左、再向下顺时针对向按摩,每天 2~3 次。